以攻堅之筆繪就基層治理新圖景
基層是國家治理的“神經末梢”,基層治理成效直接關系群眾幸福感、獲得感、安全感。市委部署開展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“大深入、大落實、大提升”攻堅行動,正是以問題為導向、以實效為目標,推動治理重心下移、資源下沉、服務下延的關鍵舉措。日前,市委組織開展攻堅行動專題調研,彰顯了市委對基層治理的高度重視,為破解基層治理難題、激發基層治理活力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本。
以“大深入”察實情,筑牢治理根基。基層治理的成效如何,群眾最有發言權。“大深入”是發現真問題、掌握實際情況的前提和基礎。此次調研中,有關人員深入社區、鄉村,與黨支部書記、基層干部、網格員、群眾代表面對面交流,聽真話、察實情、取真經,積極踐行“一線工作法”。從西城區新城管理辦公室“織好一張網、擰成一股繩、辦好一件事”到舞陽縣舞泉鎮“小事不出格、大事不出村、難事不出鎮”,再到臨潁縣皇帝廟鄉潘牛村推行“民需我解議事會”模式改造升級幸福院、愛心食堂……這些鮮活案例一再證明:只有深入群眾、扎根基層,才能找準治理堵點、摸透民生痛點。“大深入”要求我們善于在細微處發現問題,舉一反三排查問題,準確預判苗頭性、傾向性問題。這不僅是一種工作方法,還是一種工作態度和執政理念。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“一把手”要把群眾身邊的小事、關乎全局的要事、歷史遺留的難事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。要持續推動干部下沉常態化、聯系群眾制度化,讓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每一個角落,真正把基層治理工作做深、做實、做細、做到群眾心坎上,夯實基層治理根基。
以“大落實”求實效,破解治理難題。一分部署,九分落實。如果說“大深入”是發現問題的“前哨”,那么“大落實”就是解決問題的“戰場”。此次調研高度關注市域基層高效能治理平臺的運行情況和“六情直通、四級響應”“八個必須”工作機制的落實情況。這正是“大落實”的關鍵抓手。市域基層高效能治理平臺的建成與運行為基層治理裝上了“智慧大腦”。全市加快推廣面向群眾的“漯小智”小程序和智能助手,全方位覆蓋治理參與主體,實現“數據跑路代替群眾跑腿”,推動基層治理從被動響應向主動發現、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。召陵區利用區、鎮、村三級智慧平臺開展化解矛盾風險專項行動,動態摸排不穩定因素,妥善解決重大風險隱患,以高效能治理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。但也要看到,部分地區仍存在平臺使用不熟練、事件上報質量不高、解決問題能力不足、部門協同不順暢等問題。“大落實”必須強化有解思維、分類施策、精準治理、責任閉環,明確“誰來落實、怎么落實、何時落實”,推動平臺功能與基層需求精準對接,確保政策紅利轉化為群眾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實惠。
以“大提升”謀長遠,激發治理活力。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,既要立足當下解難題,更要著眼長遠建機制。推進“五基四化”,做實“建強組織、防化風險、辦好實事、促進發展”四件事,為“大提升”指明方向和路徑。源匯區老街街道濱河春天小區在老黨員帶領下成立功能性黨支部,通過“小區黨支部+小板凳議事會”模式,結合黨員包聯活動,成功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難題。經開區湘江路管理辦公室湘江路社區博順小區整合社居委、業委會、物業管理委員會和司法所、派出所、律師事務所資源,通過“三委聯辦”“三所聯動”幫助群眾解決問題,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、化解在萌芽狀態。這些探索為基層治理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經驗。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,推動治理理念從被動應對向主動服務轉變,治理方式從“單打獨斗”向“多元共治”升級,通過“大提升”實現治理機制和效率螺旋式上升,推動基層治理向更高水平邁進。
“民之所憂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”唯有以抓鐵有痕的韌勁抓落實、以刀刃向內的勇氣補短板,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高效能治理“大深入、大落實、大提升”攻堅行動,方能讓基層治理更有力度、服務更有溫度,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,為奮力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漯河新局面奠定堅實基礎。
責編:翟柯